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工業汙染與蛾類黑化關係的另類解讀 - 越黑免疫力越好?

文獻來源: Mikkola K, Rantala MJ. 2010.Immune defence, a possible nonvisual selective factor.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99: 831–838 [Abstract]

工業污染所導所導致的黑化(melanism)最早由Kettlewell(1973)提出,樺尺蛾(Biston betularius)的黑化可以在工業污染環境下,在視覺提供較好的保護色,然而Kettlewell的說法卻被卻在提出的幾年後遭到質疑,因為在野外觀察到的樺尺蛾生態習性,個體黑化與否並不會影響到其被捕食率(Mikkola 1979 & 1984),而隨著Creed et al. (1980)的研究中發現,黑化個體對比原型的具有更好的適性,且這與其外觀並無相關聯,這個研究將黑化帶入另一個方向。免疫力提升是其中一個方向,在異物(如:病毒、真菌、細菌、重金屬等)入侵昆蟲體內會形成包膜(encapsulation)以抵抗病毒或中和毒性(Salt 1970Washbburn et al. 1996;Gupta 2001),並引發一連串生化反應以及黑色素的沉積,相關的研究也在直翅目、蜻蛉目以及鱗翅目的幼蟲及蛹發表。Mikkola(2010)藉由鱗翅目的松針毒蛾(Lymantria monacha) 植入尼龍纖維(nylon monofilament)的免疫試驗,探討免疫力提升與個體黑化之關係,實驗結果顯示黑化松針毒蛾相較白色個體有較強烈的包膜反應,換句話說,黑化的個體有較強烈的免疫抵抗反應,且證實了黑色素參與包膜反應並反應在體色上,這也說明,在工業污染的環境下的個體黑化,有可能僅是強化免疫反應的副產物而已,但在實際的野外情況卻很難區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