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中國產四星尺蛾屬回顧與四新種描述

文獻來源: Jiang, N, D. Y. Xue and H. X. Han. 2011. A review of Ophthalmitis Fletcher, 1979 in China, with descriptions of four new species(Lepidoptera: Geometridae, Ennominae). Zootaxa 2735: 1-22.

摘要 四星尺蛾屬(Ophthalmitis)為枝尺蛾亞科Boarmiini族類群,此屬廣泛分布於東亞與東南亞地區,絕多數成員翅背面為淡綠色帶鋸齒狀紋路。本文回顧中國產四星尺蛾屬並描述四新種,使此屬目前共計30種與4亞種。
此屬分布於台灣之物種為: Ophthalmitis herbidaria (Guenée, 1857)(鋸紋四星尺蛾), Ophthalmitis albosignaria viridans Sato, 1999 (白四星尺蛾), Ophthalmitis cordularia (Swinhoe, 1893)(後帶四星尺蛾), 以及Ophthalmitis sinensium (Oberthür, 1913) (中華四星尺蛾).

Abstract The genus Ophthalmitis Oberthür in China is reviewed and four new species are described: O. dissita sp. nov., O. longiprocessa sp. nov., O. brevispina sp. nov., and O. tumefacta sp. nov. Two subspecies of O. albosignaria -- O. albosignaria juglandaria and O. albosignaria isophnia -- are newly synonymized with the nominate subspecies. A key is provided to the Chinese Ophthalmitis and diagnoses for Chinese species. Illustrations of external features and genitalia are presented.

參考文獻
Sato, R. 1992. The genus Ophthalmitis (Geometridae, Ennominae) of Taiwan, with dscriptions of one new species and one new subspecies. Japan Heterocerists' Journal, 167, 294–299.
Sato, R. & Wang, M. 2007. Records and descriptions of the Boarmiini (Geometridae, Ennominae) from Nanling Mts, S. China. part 4. Tinea, 20 (1), 33–44.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以分子以及型態重新檢視Pseudopontia (鱗翅目: 粉蝶科 Pseudopontinnae)--三個新種的建立以及一個亞種的提升

圖片引用自: Butterfly of Ghana

文獻來源

Mitter et al. 2011. The butterfly subfamily Pseudopontiinae is not monobasic: marked genetic diversity and morphology reveal three new species of pseudopontia (Lepidoptera: pieridae) Systematic Entomology 36: 139-163 [abstract]

文章簡介

Pseudopontiinae是僅分布在非洲的一個特別的物種,由於牠的翅脈有別於一般的粉蝶,所以曾為了牠是否適合放在粉蝶科內而引起一些討論。此類蝴蝶在非洲分布範圍不算小,但過去的分類由於生殖器幾乎沒有變異,僅根據鱗片具有反射紫外光的特徵以及地理的分布將一屬一種的分為兩個亞種,而在Mitter等人(2011)首次以粒線體基因COI以及CAD、DDC和wingless三個核DNA基因再加上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hisms)重新檢視六個不同採集地點的新鮮樣本以及過去採集的樣本,同時也重新檢視了型態的特徵(包含雄雌性的生殖器、鱗片是否反射紫外光以及翅脈),根據不同基因片段以及AFLP的分析結果都顯示Psuedopontia兩個亞種基因歧異度很大,而且共可分成五個無互相雜交的單系群,Mitter等人再進一步檢視其型態特徵,發現生殖器如同前人研究並無顯著的差異,而在前人提及反射紫外光的鱗片在2011年的文章雖然有提及但並無深入的探討,但被包含在Pseudopontia paradoxa australis群內的物種皆具有反射紫外光的鱗片,至於翅脈在經過大量標本檢視後,Mitter等人發現翅脈有穩定的差異可以鑑別,於是根據分子以及型態的證據,將原被定為亞種的P. p. australis提升成為種,再根據個別的採集地點命名了三個種,分別為P. gola、P. mabira以及P. zambezi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結合不同取樣方法以研究幼蟲組成之可行性- 以安地斯山脈森林區的灌木叢為例

文獻來源:F Bodner, S Mahal, M Reuter and Fiedler. 2010. Feasibility of a combined sampling approach for studying caterpillar assemblages – a case study from shrubs in the Andean montane forest zone. Th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he Lepidoptera 43: 27-35.

摘要
作者分析結合不同取樣方法: 目視搜尋法(visual search)與枝條敲擊法(branch-beating)以評估熱帶地區幼蟲的群聚組成。研究在厄瓜多的山區進行,選取胡椒屬(Piper)的兩種植物作為目標植物。作者在四個以標準化採樣流程進行的實驗過程中共取樣了160株灌木,然後每一株灌木被進行徹底的逐葉檢視搜索至完全地去除葉片為止,以求能100%地搜尋到該植物上的每一隻幼蟲。作者將資料針對完整度、分類上的誤差、日照長度造成之影響、灌木結構複雜度與研究人員的研究經驗進行分析。依標準化採樣流程進行的實驗可採得一株灌木上50.6%~71.6%的幼蟲。取樣流程中分類上的誤差很小,但是可能是由於其簡單和可預測的特性,故很容易說明。本研究中並未發現任何日照長度造成的顯著影響。灌木大小與結構複雜度對取樣結果造成的影響很大,原因是在本研究中,植株小而結構簡單的灌木能幾乎被取樣的很徹底,然而植株大而結構複雜的灌木則大多無法完全徹底的取樣。在逐片葉片的窮盡搜尋方法中,研究經驗的豐富程度對取樣效率和樣本物種組成並未有顯著的影響;然而,在比較搜尋到的幼蟲體型方面,缺乏野外研究經驗的人員則顯然會完全忽略掉最小型的幼蟲。
作者的結論是:此標準化的結合不同取樣方法的流程對研究幼蟲群聚組成之研究相當適合。

慕光之城特展親近台灣蛾類多樣性面貌

官網在此: http://cec.tesri.gov.tw/cec/#
環境資訊電子報的報導: http://e-info.org.tw/node/63056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台灣產枝尺蛾亞科Boarmiini族兩新種

文獻來源: Sato R, Fu CM. 2010. Two new species of the Boarmiini (Geometridae, Ennominae) from Taiwan. Tinea 21(3): 122-128.
摘要: 此研究描述Boarmiini兩個新種, 分別為Arichanna vernalis Fu & Sato, 2010, 以及Lassaba hsuhonglini Fu & Sato, 2010. 此外Lassaba tayulingensis的雌蟲也在此研究首次被描述. 模式標本分別存放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特有生物中心以及東京自然科學博物館. 要注意的是本篇文章的作者序是Sato & Fu, 但新分類群的作者序卻是Fu & Sato, 在引用時得多加留意.

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天冷 雌蝶就會從被追逐者變成求愛者

天冷 雌蝶就會從被追逐者變成求愛者 2011-01-07
【中廣新聞/夏明珠】

昆蟲的求愛行為,會因為氣候而產生變化,研究發現,在溫暖潮濕的氣候中,蛻變出的蝴蝶,兩性關係比較傳統,都是雄蝶擔任求愛的角色,可是當天氣變得乾燥涼爽,雌蝶就會化被動為主動,開始追逐雄蝶。

耶魯大學的研究團隊觀察非洲一種黃褐斑蝶(事實上是一種眼蝶Bicyclus anynana),他們發現,蝴蝶在求愛的時候,身上的花紋會變得比較亮,這是人類用肉眼辨識不出來的,不過蝴蝶可以,這就好比一輛燒包車,在追求異性中,可以發揮的功能。

研究人員解釋說,昆蟲交配及產卵的時間非常緊迫,所以牠們一點時間都無法浪費,必須快馬加鞭。蝴蝶交配的時候,雄蝶在精子之外,還會釋放營養素給雌蝶,由於天氣涼爽乾燥的時候,環境中的資源也比較少,這些營養素對雌蝶分外重要,也因此,牠們會盡可能增加求愛對象,爭取最多的資源,翅膀紋路最亮麗的雌蝶,通常成功率也愈高。

文獻來源: Prudic KL, Jeon C, Cao H, Monteiro A. 2011. Developmental Plasticity in Sexual Roles of Butterfly Species Drives Mutual Sexual Ornamentation. Science 331(6013): 73-75.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