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書介]臺灣蝴蝶圖鑑是台灣蝴蝶出版的終級版嗎?

其實台灣一直都不缺蝴蝶書對不對?

有關台灣蝶類的書籍基本上可分為幾大類,以學術價值為優先的單行本專書、以介紹成蝶形態為主的圖冊、介紹幼生期與寄主植物資訊的圖鑑、區域性蝶相手冊、因應教育宣導用途所編輯的鑑識手冊,當然還有資深研究者與愛好者的憶往
自從1960年白水隆的台灣蝶類大圖鑑問世以後至今超過半世紀,在台灣出版的蝴蝶書籍至少超過100餘本,在這個歷程中根據我的觀察,各作者之間的競合一直到2000年以後才開始明朗化。什麼樣的競合呢?對出版內容、形式、受眾、還有蝶種數目、甚至是"業餘愛好者是否應該跨進分類學領土"都有許許多多的競爭與合作。但是我為什麼說一直到2000年以後才開始明朗?那是因為一直到那時候,由自然生態攝影、由業餘採集者、由學術研究三方面各自出發的作者們,才開始在撰寫蝶書上有清楚的分工。

有些作者就是想要分享自己拍蝶的心得與美照,有些作者想要在書中分享自己小小的新發現,而有些作者之所以寫書其實是任務導向性質,如果可以,他也沒有那麼愛寫。
那徐老師屬於那一型呢?

其實我很訝異徐老師可以在那麼繁忙的研究教學工作中擠出時間來寫這三本書。這顯然得花非常多的時間來寫來準備。標本那來?資訊那來?要如何寫成簡要達意給一般人看又要兼顧學術上的嚴謹?這是需要長期的功力與時間控管才能完成的大型工作。

在很多圈圈裏,我們都需要令人信賴的權威傳遞令人信服的訊息,而我想徐老師在台灣已經建立了這樣的風評與威望,因此由他來寫一套提供正確鑑識特徵的蝶書則是再好不過了。
其實以編排來說,這些年不管是天下遠流大樹晨星,這些對生物圖鑑有經驗的編輯來說,編輯的風格已經沒有太大的變化。美編大概都在很多小圖示上下功夫,所以就這方面來說,晨星這套書延續了晨星自然圖鑑的整體設計風格,也就是說這套書的門道就在於徐老師的嚴謹文字與提供的圖片價值。

多數的蝶書只提供美美成蟲照與幼蟲照,但是徐老師顯然認為就正確的鑑識而言還是不足,因此這套書包含了一些台灣蝶書從未置入的艱澀內容,例如發香鱗形態、下唇鬚形態。然而我認為讀者總是需要進步,不能總是靠氣質或幾個小斑定輸贏,因此在鑑識特徵的"深化"方面,我想這套書做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此外這套書也包含了所有近年被發表、釐清的新種與新記錄物種,還有未曾在一般圖鑑上被呈現的物種。例如南風絨弄蝶、黃襟弄蝶、台灣窗弄蝶、蓬萊黃斑弄蝶等等。
然而最重要的則是每一個物種的說明中所隱藏的"歷史故事"還有"值得被留意的現象"。例如分布的擴張寄主植物的選擇這些都是經年累月的觀察,配合生物學的知識才能歸納出來,被認為值得像大眾報告的議題。

雖然徐老師所寫的這套書所採用的分類體系在種級應是最正確的。然而還是有一些小部份與主流蝶學的看法有些小出入。例如鳳蝶屬的範圍在多數歐美學者的觀點中,應該包含斑鳳蝶與寬尾鳳蝶。不過徐老師在此書中採用過去的舊分類體系,將斑鳳蝶寬尾鳳蝶視為獨立的屬。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曙鳳蝶與麝鳳蝶,還有青鳳蝶與劍鳳蝶之間的關係。然而這些議題並不影響對物種的鑑識。   
所以這本書就是終極版了嗎?其實我認為這得看我們對一套蝶書的期待是什麼。我們需要很多生態照?每一種都被養出來?連寄主植物都要拍出來?成蟲生殖器和幼蟲剛毛列也要畫出來?最好還要有很多參考文獻?其實就現實來說這是非常難而且不實際的想法。就是因為不實際,所以每一位蝶書作者的書才能各自發揮價值,也才能促進台灣出版市場的多元化。

以下是這兩本書在博客來的連結:臺灣蝴蝶圖鑑(上),與臺灣蝴蝶圖鑑() 

沒有留言: